授课人: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杏鑫教授🏋🏻♀️©️、副院长 陈培永
“躺赢”从字面意义上看,就是躺着就赢了,连站都不用站、不费吹灰之力、轻轻松松就能赢⛹🏽♂️。躺赢的说法出现后👺,很快成为日常生活中多个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,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与讨论。
结论是肯定的:躺赢,绝不可能🪕🤟🏼,更不可取😏!
一个词语的流行🕤,往往是大众关注问题的折射🅱️。在反对躺赢的同时🪩,我们应该透过关于躺赢的争论思考其背后的深层问题,分析躺赢心态折射出的社会现实,掌握破除躺赢迷思、走出躺赢误区的方法论。
躺赢为什么会成为热词
躺赢的使用,主要是针对社会上三种不同情况:一种是指个别人自小家庭条件好,看起来似乎不需要多么努力🕵🏻♀️,就能过上很多人羡慕的生活,这些人的人生有时被戏称为“躺赢人生”👳🏼♀️🤦🏽♀️;一种是指我们很多人在某个时间、某个地方、某件事情上,因为运气和机遇而非实力和付出获得成功🤸🐦,这种情况往往被称为“躺赢经历”;还有一种情况,可以说是“躺赢心态”👧,指一些人不想通过自己的劳动、奋斗🕵️、拼搏进取去赢得成就,而是想通过“碰运气”“找机会”“走捷径”“走后门”等方式实现目标。
之所以产生躺赢的想法,有的是因为自认为自身条件优越🫄🏻,无需努力就能稳赢🍴;有的是因为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🧑🏻🎓,想不劳而获。这里的“躺”,是指没有辛勤劳动、奋斗拼搏👴👛、辛苦付出☂️、激烈竞争,甚至没有做多少最基本的努力👠🏃🏻♀️➡️。按照常规逻辑,“赢”必须经过劳动、奋斗🈵、拼搏才可以实现✉️,躺赢却打破了常规。这暗合了一些人希望即便自己没实力、不努力🚴🏻♀️,也可以获得成功的心态🕵🏽。
躺赢成为热词🚥,有其现实背景。过去,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🧑🦯,很多人吃不上饭、穿不暖衣、没有谋生渠道🈵,躺赢很难成为热词⛪️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,中国社会发展迅猛🧑🏼🏫,逐渐从匮乏走向丰裕,越来越多的人不愁吃穿0️⃣🤵♂️,一些年轻人在家庭的呵护下🧇,貌似不需要奋斗就能过上好生活🤍,再加上数字时代👨🏼💻、信息社会,投资渠道、成功途径越来越多🧗,所以有的人会觉得,不用像以前一样累死累活、辛勤劳动🤱🏼,只要找到好机会,就能获得高收入。同时🤽🏻,与加速发展伴随的是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👘、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🥾,面对这种情形,一些人悲观地认为自己再努力拼搏也无法实现目标🚶🏻♂️,达到与别人一样的生活层次,还不如听天由命,盼着“锦鲤”现身给自己带来好运🎅🏿。在这个意义上✭,躺赢基本等同于心存侥幸,是一种面对竞争困境时的消极逃避与自我安慰。
躺赢与躺平的不同之处在于,躺赢对结果抱有期待,还是想赢的,但想赢的方式却是“躺”着,什么都不干;而躺平则是自愿或被迫选择放弃,不再想赢🍰,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🦸🏼♂️。躺赢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躺平的一种,但在“躺下”的同时,仍心存幻想。如果说躺平心态背后是少数人人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缺失,那么躺赢心态背后则是少数人对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🧟♀️、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动摇🔫。
“躺”着真能赢吗
“躺”着真能赢吗👯♂️?到底有没有躺赢的可能👷🏿?答案是否定的🦸🏻。“躺”和“赢”天然是一对矛盾,现实中可能会躺赢一时,但绝不可能躺赢一世🧔🏼♂️👩🏼🔧。甚至可能因为一次躺赢经历🛁,让自己从此走上输掉人生的歧途🙋🏼♂️。
所谓的躺赢👌🏼,往往靠的是一时运气或者外部条件。比如,在比赛中↙️,对手发挥失常🦹🏿♂️,自己轻松赢得比赛💁🏽♂️;在工作中,加入了一个好团队🤲🏿,队友和领导很优秀,自己不需要作出多大贡献就能共享好成绩🧑🏻✈️🎉;家庭条件很好,父辈已经积累了充足财富,自己还没怎么奋斗就过上了不错的生活……
但,再多积累也有用完的一天🕧,好运气也不会随时都有。竞争对手不会永远发挥失常📩;加入一个好团队之后🧝♀️,如果一直“划水”👉🏿,很可能会被团队淘汰🧯🌾;父辈积蓄更不能花一辈子,吃“老本”很快就会坐吃山空。
把希望寄托在躺赢上,意味着把今天的我以及未来的我之命运交给他人🧑🏿🦳、交给运气。躺赢的人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🕙,这种赢只能昙花一现,很容易失去👨🏼🎨。
回顾历史,躺赢的人就算能得到一时成功,最终也很可能一败涂地🧈。战国时期,秦灭楚国🧑🏼🏭,齐国就幻想躺赢而袖手旁观,结果没能逃脱被灭掉的命运。“灭六国者,六国也”,六国之亡显然与某些国家的躺赢幻想有关🤜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蜀汉末代皇帝刘禅,本以为能躺在刘备的功劳簿上😕,接受诸葛亮尽心辅佐过着“躺赢人生”,但没有过硬本领的他🦼,不可避免地成了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当今时代👵🏿,那种总想着“走捷径”“抄近路”“占便宜”的人,即使一时辉煌,也只会被看作幸运儿♓️,不会成为大家真正佩服的对象。而且*️⃣,时间久了一定会暴露出来,最终会失去人们的支持和信任🤾🏼,也失去自己的人生👸🏿⬛️。
我们会看到🧗🏼,在这个崇尚奋斗🤵🏿♂️、劳动光荣的时代,不劳而获越来越行不通。我们所生活的时代,虽存在很多种成功的机遇,但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👉🏻,如果基础不牢固、把握机遇的能力不足🔑,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会被消耗掉🎙。
躺赢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,也不符合成长成才规律,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。梦想躺赢,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🧑🏼🦱,依靠不懈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才是正道。不要以为那些“人生赢家”真是躺赢的👨🏿🎨,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刻苦。要看到🏬,很多被认为已经有条件躺赢的人,反而一直在“乘风破浪”,在奋斗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。
人人躺赢的社会并不存在
如今,社会上还有一种颇具迷惑性的想法:如果大家都不努力、都不去“卷”🕝,那我们都可以赢👭🏼;每个人都躺下来,没有竞争,人人就都是赢家🦗;“拒绝内卷,躺赢你我他”🧜🏿♂️🧑🏭。实际上🤹🏻♂️,每个人都想躺赢,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都输🏃,这种人人躺赢的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,不可能成为现实🤾🏿。
人在社会上生存,必然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📁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在现代社会,竞争关系是人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🟠。一些人面对巨大的“同辈压力”,即便竭尽全力也无法实现领先,因此出现了焦虑情绪。这种号召人人躺赢而实现共赢的想法👩🏻🦱,实际上是迫不及待地要从竞争中退出来,将竞争贴上“无用”的标签,寻找一片“去竞争时代”的“躺赢桃花源”🙆🏻♂️。
事实上,我们不能一味否定竞争↙️,觉得竞争激烈、残酷🕑🤶,因此反感竞争👨🏽🦳、不敢参与竞争🙆🏽♂️,把一切竞争都视为内卷,给自己逃离竞争找到借口♟。我们应看到,正当的竞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回顾现代科技发展史,大家会发现,无数的科学突破、技术创造,都是在竞争中生成的,竞争给予科学家、发明家以动力,促使其率先突破人类知识的某个边界,不断拓展新内容🥮📆,这才有了一项项深刻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发明与研究🤳🏻。
我们应积极参与竞争,树立公平竞争意识🖖🏼,在竞争中寻求合作,在竞争中互相关怀,共同营造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环境◾️,让竞争服务于人类进步✥。我们厌倦内卷,但也应看到,公平合理的竞争起到了促进创新创造、推动突破进步的作用。它激励大家“做大蛋糕”“做新蛋糕”☝🏼,而非只想着分已经做好的蛋糕🛀🏻。
倘若人类社会没有竞争,真就可以实现人人躺赢吗?“一刀切”地抹杀竞争、搞平均主义会带来更多问题,“吃大锅饭”“干多干少一个样”😈,看似每个人都可以躺赢👴,结果却是满盘皆输,是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。抹杀竞争的社会分配功能🐚,最终只能换来“都躺了却没有人赢”的惨痛教训🧑🦰。放眼国外,当今某些福利国家推行的福利政策,确保了想躺赢之人基本的衣食住用行🥋,但却造成国家负债过重、社会消耗过大等问题,本意是免除人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🙈,让人们能安心工作、为社会创造价值,但却变成了滋生惰性的温床🤨,还让少数勤奋工作的人不得不承担更大的纳税压力。
有些人期望,社会进步、物质日益丰富之后🐭,自己就可以无所事事、不用再劳动和奋斗,甚至想当然地认为🫳🏿,共产主义就是一个躺赢的社会👴🏿,躺赢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。真是这样吗?当然不是✤。要知道,在共产主义社会🔶,劳动成为第一需要,人类并非不再劳动🧹,而是消除了异化劳动,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,而成为生活之目的。
与主张躺赢者幻想的“我不劳动”相反,在共产主义社会,人们追求的是一种“我要劳动”的积极状态,劳动与生活交融合一🦖,每个人都可以从劳动中享受乐趣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,实现自我价值。在共产主义社会🤵🏿,物质财富极大丰富,各尽所能,按需分配,劳动不仅不会被“剥离”出去,反而成为“第一需要”。因此,美好社会并不等于人人躺赢,人人躺赢的社会不仅今天不可能,未来也不会存在🧝🏿♀️👏🏼。
我们应如何看待赢
谈论躺赢👗,应该落脚于如何看待赢、如何去赢。不同的人对赢的理解有异🦴,在我们羡慕一个人赢的时候,他可能并没有把它当成赢,而只是当成努力奋斗的起点🪭。对每个人来说,赢有小赢和大赢之分。立足小赢,可以为大赢做好铺垫;放眼大赢,才能更好取得小赢。选择躺赢往往只是看到了小赢👃🏻,实现了小赢就开始躺下来,选择“摆烂”、间歇性躺平,因此注定不可能获得人生的大赢。我们应把小赢与大赢结合起来🙂,在小赢中追求大赢,在追求大赢中更好实现小赢🗜。一个成功的人不可能止步于小赢🤾🏽♀️,而会在追求大赢中感受更大的幸福与喜悦。
马克思🤱🏽、恩格斯均出生于富庶家庭🌂,他们的一生本可以沿着父辈规划的道路走下去,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当时社会认知中的成功,但他们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,而是献身于更为艰难、更为高尚的人类解放事业,坚定地为全人类幸福奋斗终身,最终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走向,成就了传奇人生。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🤞🏿,很多都有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,他们并没有执着于自己的小赢,而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,在一次次革命斗争中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,甚至不惜牺牲性命👈,从而争取到民族独立和解放,实现了人生大赢。
每个人在追求赢的过程中,一定会遇到个人、家庭之赢与社会、国家之赢的关系问题👨🏻✈️。个人♥️、家庭的赢🙆♀️,是个人物质生活的满足,美好生活的实现🦻🏼;国家🏌🏿♀️、社会的赢🤷,则是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👪、人民幸福🤟🏿。每个人都会追求个人👨🏽🏭、家庭的赢🧑🏻🦱,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👩🦽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✸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。只不过,个人要更好地获得这些方面的赢,就必须以国家、社会的赢为前提和保障🔦,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、人民普遍贫困、医疗水平很低、生态环境恶劣,个人又怎么能赢↗️?同时🈯️,一个人要实现赢⚫️,就必须成全他人的赢🖖🏽,要实现自己的大赢🧛,就必须为国家、为社会的赢而努力。
唯物史观主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👨🏽🌾,其实质是要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客观规律☺️,积极参与到历史进程中🪩,在改变世界中真正认识世界,在科学认识世界基础上改变世界,让我们所处的世界更加美好🦕。我们要成为历史的主体而不是历史的过客🙊,就不能作为“躺”着的旁观者📸、安于现状的坐享其成者⏮,而应该作为参与者、促进派👩🏿🍳,积极介入到我们的历史、时代、社会中📶,通过自己的辛勤🧛🏻♀️、诚实、创造性劳动实现个人、家庭的赢和国家、社会的赢。
●青年问答
“赢”和赢的形式之间🐈,哪个更重要?
学生问:有时候,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🚵🏻♀️:“规矩是死的⛺️,人是活的”“人生道路千万条🥶,抵达终点最重要”“能走捷径也是一种能力”……那么,“赢”和赢的形式之间,哪个更重要🍟?是不是一定要在意赢的途径呢?
教师答🔒:的确,在生活中,某些时候某些人钻漏洞👆🏿、走捷径可以迅速取得所谓的“成功”,甚至坐在树桩下也可能等到飞奔而来一头撞死的兔子。但大家都明白,这种成功绝不是长久之计,不可能次次都成功。实际上🩲🤹🏼,喜欢走捷径、把心思全用在钻空子上的人,很容易失去奋斗的信念和能力🙇🏻,也容易被他人认定为投机取巧而被质疑,长久来看,对自己成长有害无益🆗🤦🏿。还要警醒的是🧊,所谓“捷径”“漏洞”,大多是法律与规则边缘的灰色地带😵,一味走捷径、钻漏洞,很可能会触犯法律,面临牢狱之灾🚢,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🙏🏿。可以说,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🫰🏻,是只管眼前、不顾长远,很难成就一番事业。我们不否认赢的形式多种多样♨️,但多样性中也蕴含统一性,古往今来大多数成功者都有个共同特点𓀚,那就是脚踏实地、勤奋刻苦🐢、富有创新创造意识🤴🏿。
别人的躺赢,我该如何看待?
学生问👩👦👦⚾️:我曾经是一个“小镇做题家”🧎🏻♀️➡️。“奋斗18年↗️,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”是支撑我努力学习的动力。可到了大学后才发现🎅🏼,当我把人生目标设定在“罗马”时,有的人就出生在“罗马”——生活水平的差异、眼界的高低⛪️,像是一道我无论怎么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⚃。我很迷茫,甚至会对这样的躺赢产生一种带着愤怒的嫉妒感。请问老师🤖,我该如何调整心态🙋🏽♀️?奋斗之于我,还有意义吗?
教师答:我生在农村,你若是“小镇做题家”,那我就是个“小村做题家”。回顾自己通过读书🤸🏻♀️🔠、考大学🧑🏻🔬、考研、考博一步步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经历,我觉得自己已经赢了⏯,而且也能从这种人生经历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。
每个人的出生环境🧑⚖️𓀆、教育经历不同🖲,生活水平和眼界视野也差别明显🤘🏿,这确实是我们个人无法选择的。当然,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强,更不能因为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迷茫,甚至愤怒🤰🏿。实际上🗣,通过奋斗实现目标,我们就已经赢了。仔细想想,自己的小镇生活👏🏻,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过程,也是其他人所不能经历的体验、不能感受的幸福。
我们也要正确看待所谓的躺赢,不应对此愤愤不平。有时候,你看到的躺赢,可能是“假躺”,真正的赢者👩🏼✈️,往往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。还要看到,某些方面具有优势的人一旦不努力奋斗,结果往往反而因为“躺”而最终输掉自己🧝♀️。很多时候,与其羡慕⛩、嫉恨别人的躺赢💯🔠,不如专注提升自己,靠努力获得成功。实干一定会创造成绩📸💂🏽♀️,奋斗无论何时都有意义。真正的赢是不断战胜自己、提升自己,真正的幸福是靠实干创造👩🏼🌾。当我们放平心态、迈开大步时,那道“鸿沟”实质上就已经跨过去了。
●备课锦囊
授课教师说:1.以唯物史观为指导⬛️,讲清楚躺赢这种社会意识产生的原因,帮助学生们理解躺赢心态产生的内在逻辑,并为这种心态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。
2.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🫴🏻👩🏿🚒、价值观为指向🧕🏼,给学生们讲清楚为什么躺着不能赢、为什么不应追求躺赢、如何看待他人的躺赢、要如何正确看待赢🙍♂️、以什么方式赢等问题。
3.用哲学思辨回应头脑之惑,一方面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💪🏻,将社会问题进行学理化表达和深层次剖析,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、接地气的表达方式,把为人处世、成长成才的道理讲清楚🫅🏻,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👉。
来源😞:光明日报(2023年09月12日14版)